搜索
收藏
合肥市包河區“圓夢”百姓宣講團:與百姓共鳴共振共情 把黨的創新理論講準講透講活
時間:2024-07-22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高林
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深入人心,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成立“圓夢”百姓宣講團。宣講團成立以來,組建“少年說”“青年志”“夕陽紅”等多支百姓宣講隊伍,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宣講格局,截至2024年6月底,共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1400余場,直接受眾達7萬人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2018年,“圓夢”百姓宣講團創新做法入選中宣部、民政部《新時代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案例選編》。2022年,“圓夢”百姓宣講團獲評中宣部“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挖掘百姓名嘴,讓宣講隊伍“強”起來
尋訪宣講能人。拓展選人用人視野,通過“紅色家訪”、甄選熱心網友、發布招募信息等方式,深入民間挖掘政治過硬、宣講生動、熱心公益的“百姓名嘴”。宣講團從最初7名成員發展到現有125名成員,年齡段覆蓋全面,既有72歲的宣講老將,也有10歲的萌新小兵;職業類型多樣,既有退休的國企領導、政工干部,也有高校教師、公司職員等,成為面向不同受眾群體的社會化宣講團隊,有力推動宣講活動深入基層“末梢”。
分類組建隊伍。根據宣講主題和個人特長,將擅長講、答、演、唱等宣講人才組合在一起。轄區學校推薦的優秀中小學生組成“少年說”宣講隊,選拔35周歲左右、具備一定理論素養的黨員干部組成“青年志”宣講隊,邀請社區“老干部”“老教師”“老模范”組成“夕陽紅”宣講隊,形成全年齡段宣講梯隊。同時,根據宣講對象組成特色宣講小隊,比如選聘優秀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組成“春風小分隊”宣傳惠企政策,與轄區駐地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組成5個“聯學聯講”宣講小組等。
培養行家里手。社區黨委注重抓牢“能人”、培育“新人”,通過微宣講比賽和集中面試等形式,持續發現、培育宣講人才。依托社區治理學院和社區黨校,開展集中備課、專題試講,有計劃組織外出學習,強化理論素養,提升宣講水平,截至2024年6月底,已開展培訓68場,覆蓋2.1萬人次。
“圓夢”百姓宣講團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緊扣中心大局,讓宣講內容“實”起來
弘揚主旋律。宣講團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第一時間組織集體學習,圍繞“三個務必”、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等主題精心編寫宣講提綱,開展線上線下宣講,及時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工作第一線、基層群眾家。同時,宣講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的足跡,站在巢湖大堤上宣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厚植“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的為民情懷,走進安徽創新館介紹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等創新成果,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不斷引向深入。
回應急與盼。宣講團主動順應新時代人民群眾需求變化,針對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把黨的創新理論、大政方針細化成民生話題80多期,用“身邊事”解讀“大政策”,推動理論宣講與群眾所思所想無縫對接。同時,宣講團注重在宣講中收集意見建議,推動濱湖世紀社區徽貴苑小區增設停車棚充電樁、振徽苑小區安裝監控設備等民生實事落地見效。
凝聚正能量。宣講團緊緊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社區涼亭、農貿市場、金融園區等地,講清國際國內形勢,講好安徽、合肥、包河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堅定發展信心,穩定社會預期。在助企紓困暖民心行動中,面向轄區企業開展云端分享會、“送政策上門”等活動,助力企業申請政策獎補資金逾千萬元,推動各方面政策精準落地。從社區好人中篩選出理論素養高、授課效果好、熱心公益的宣講員組成“好人”微宣講團,每月圍繞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詞,講述身邊事、傳遞正能量。
“圓夢”百姓宣講團開展藝術化宣講
聚焦模式創新,讓宣講方式“活”起來
立體式宣講。依托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抖音等群眾常用愛用的網絡平臺,打造廣覆蓋、多頻次、立體化網上宣講陣地,讓宣講由“一時一地”拓展為“隨時隨地”。《我們怎樣正確認識和理解共同富裕》宣講視頻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百姓課堂”頻道刊播。錄制《百年大黨正青春》《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等微視頻48期,讓黨史學習教育“跳”出課本,“走”進黨員群眾。
點單式宣講。靶向定位群眾需求,打破傳統“你講我聽”的單一授課方式,從過去請群眾來聽課,到現在走出社區“送課”,制作惠企政策、紅色故事等特色宣講“菜單”,公布宣講員姓名和聯系方式,供群眾“看單點菜”,宣講團成員“送菜上門”。同時,通過“樓棟議事”“促膝談心”等形式,講政策、講時事,在聊天互動中把理論政策講清楚。
滲透式宣講。創新“藝術+宣講”形式,將歌曲、朗誦、快板、舞臺劇等文藝元素融入宣講中,先后創作推出詩歌朗誦《與時代共青春》、快板《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舞臺劇《反電詐防受騙》等優質節目,讓廣大黨員群眾在輕松愉悅、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啟發,更能聽得懂、學得進、用得上。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