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學習實踐|安徽合肥:新橋,起飛
時間:2023-01-02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汪國梁 許昊杰
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聚焦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產業,聚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寒冬時節,氣溫接近冰點,但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處處涌動著發展的熱潮。
集成電路科技園、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新橋國際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合肥軌道交通S1號線……在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園區,在一個個重大項目工地上,生產正忙,建設正酣。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作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承載區域,合肥新橋科創示范區招大引強,依托龍頭企業集聚優質產業項目,形成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產業投資超1000億元,企業主體突破1300家;累計落地招商引資項目67個、總投資2844億元,其中已投產36個、總投資1411億元,籌建在建項目31個、總投資1433億元。
以“世界級”為目標,一片強大的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合肥的西北角拔節生長。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資料圖片 合肥新橋科創示范區建設指揮部供圖)
“芯”火燎原——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加速壯大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新橋科創示范區的芯物半導體項目工地,只見數十名工人緊張忙碌,在建的3棟大樓有1棟已拆除綠色安全網。“已經拆除安全網的是2號樓,進度最快,年底前就會完工。另外兩棟分別是1號樓、3號樓,計劃明年2月完工。”芯物半導體項目現場負責人沈球國告訴記者。
芯物半導體項目主營產品為高分子化學過濾器,目標客戶是集成電路產業晶圓制造龍頭企業。“晶圓制造生產車間對潔凈度要求很高,龍頭企業對過濾器等耗材的需求量尤其大。”沈球國說,近年來,新橋科創示范區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潛在市場需求巨大,公司決定來新橋投資建廠,就近服務客戶。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總占地面積約46畝,目前生產設備已經訂購,待廠房完工后即可進場安裝調試,預計2023年二季度可試產。
集成電路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部分,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將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之一。新橋科創示范區將集成電路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大引強、龍頭帶動,吸引一批優質企業集聚發展。
距離芯物半導體不到1公里,便是新橋集成電路科技園。這片占地面積172畝的園區,重點圍繞晶圓制造龍頭企業,引進芯片研發設計、封裝測試、裝備材料及第三方服務項目,打造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體系。園區企業開悅半導體,主營業務是為集成電路制造廠商提供光刻用設備、工藝以及設備保養、維修等服務。“我們的主要產品是涂膠顯影機。過去從海外進口二手的涂膠顯影機,進行改造翻新后出售,現在已經有了自主研發制造的能力。”開悅半導體副總經理周曉君在帶領記者參觀生產車間時說。
涂膠顯影機是芯片制程中必不可少的設備,目前國內集成電路制造廠商所用的大部分是進口產品,國產替代需求強勁。從再制造到自主創新,開悅半導體首臺自主研制的涂膠顯影機已于今年8月底出機并交付客戶。11月16日至18日,2022世界集成電路大會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在合肥舉行。開悅半導體的產品在博覽會上展出,受到眾多客商關注。“我們將繼續加強自主研發,努力制造更高技術水平的產品,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半導體供應鏈安全保駕護航。”周曉君說。
“現在入駐新橋集成電路科技園的企業已有20多家。”新橋科創示范區建設指揮部經貿招商部工作人員解曉波告訴記者,新橋集成電路科技園引進了以開悅半導體、北方華創、萬維克林為代表的半導體裝備項目,以鑫豐科技為代表的半導體封測項目,以合盟精密、三越真空為代表的半導體零部件及材料項目,以奇川科技、華海清科為代表的半導體配套服務項目。今年1月至9月,新橋集成電路科技園規上企業創造產值約3.69億元。
在新橋集成電路科技園的對面,便是國內半導體封測領域頭部企業沛頓存儲的廠區。沛頓存儲新橋項目主營存儲芯片封裝測試,總投資約100億元,于2021年3月啟動建設,當年12月正式投產,創造了百億元項目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驚人速度。“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協同聚集效應明顯。投資合肥,靠近客戶、方便出貨,更能借助產業生態優勢實現更大發展。”合肥沛頓負責人說。
半導體材料處于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上游,是產業發展的基石。作為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鏈的重要載體,合肥經開化工園也位于新橋科創示范區內。這片規劃面積 1.9 平方公里、全省首批認定的合規化工園區,將圍繞晶圓制造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所需的電子化學品行業,并適度拓展相關電子信息材料產業,結合園區空間布局,分為近期和遠期兩期建設。“近期,重點發展以光刻膠、電子特氣、超凈高純試劑、CMP材料、電子封裝材料為重點的電子信息材料產業。招商工作正在加緊進行。”合肥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
浪起微瀾,“芯”火燎原。截至目前,新橋科創示范區累計落戶集成電路項目33個,總投資1903.6億元。其中,已建成20個,總投資1067.2億元;在建、籌建項目13個,總投資836.4億元。隨著眾多集成電路產業優質項目相繼入駐,一條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裝備一體化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持續壯大。
12月12日,蔚來第30萬臺量產車在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下線。(蔚來汽車供圖)
“汽”勢正盛——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蓬勃興起
廠區內,開闊的停車場上,各種顏色的新車一排排整齊停放;廠區外,大貨車“轟隆隆”駛過,滿載著剛出廠的新車。11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蔚來工廠外,正在崛起的汽車制造基地氣息撲面而來。
這座9月底正式投產的新工廠,目前生產智能電動中型轎跑ET5,正處于產能爬坡階段。ET5是蔚來基于NT2.0平臺打造的新車型,具有“爆款”潛質,蔚來對該車型的市場表現充滿期待。今年8月在成都車展上,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曾表示,ET5的銷量將在1年內超越寶馬3系。要實現這個目標,新工廠在投產后盡快完成產能爬坡十分關鍵。
12月1日,蔚來公布了11月交付數據。當月,蔚來汽車交付 14178 輛,創下單月交付量新高,同比增長30.3%。今年1月至11月,蔚來共交付新車106671輛,這是蔚來年度交付首次超過10萬輛。蔚來NT2.0平臺3款新車型ET7、ES7和 ET5在11月交付量合計突破1萬輛,達11072輛。這意味著蔚來NT2.0平臺的新車型正在接棒,其中,ES7交付4897輛,ET7交付3207輛,ET5交付2968輛。從ET5交付數據看,較10月增加近2000輛,表明蔚來F2工廠產能已有明顯改善。
交付能力的提升,不僅關乎這家定位于高端品牌的造車新勢力能否進一步開疆拓土,也關乎合肥市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的整體布局。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是安徽省重點發展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產業布局的重要部分。圍繞“新能源汽車之都”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合肥市正努力打造“三基地六園區”的產業發展格局,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突破300萬輛,培育百億級企業10家,實現產值和產量躍居全國第一方陣;布局完整、結構合理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動力電池年產能超過300GWh,驅動電機系統年產能超過300萬套。“三基地”即下塘、新橋、新港三大百萬輛、千億級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六園區”即合肥高新區、包河區、新站高新區、廬江縣、肥東縣和巢湖市六大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集聚發展園區。
汽車是整車龍頭帶動效應顯著的產業,合肥市致力打造的“三基地”中,新港基地以大眾安徽為龍頭,下塘基地以比亞迪合肥基地為龍頭,新橋基地則以蔚來為龍頭。根據規劃,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將打造具備完整產業鏈的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園區規劃占地面積11.3平方公里,包括智能制造區、研發生活社區及生態文化區三個區域,預計年產值5000億元。
在蔚來整車制造基地帶動下,已有多家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落戶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我們圍繞蔚來工廠布局建設了供應商園區,一期建設項目已基本完工,由區屬國有企業建設并租賃給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使用,已落戶安道拓座椅、李爾座椅、延鋒彼歐外飾件、延鋒內飾件裝配、海川車輪分裝等項目。”新橋科創示范區建設指揮部經貿招商部部長劉劍輝告訴記者。
產業鏈企業集聚發展,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成本。在蔚來廠區外,可以看到空中連廊跨越道路,將蔚來F2工廠與零部件工廠連接在一起。汽車座椅供應商安道拓生產的座椅,通過空中連廊直接吊裝進蔚來整車工廠。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經常提及,由于合肥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蔚來在合肥生產,平均每輛車的綜合物流成本可以節約四五千元。隨著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集聚新橋,蔚來對于生產管理將更有底氣。
快馬加鞭,“汽”勢正盛。近兩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有志于“逐鹿”這一超級賽道的地區和企業都在持續“加碼”。劉劍輝介紹,新橋科創示范區將繼續依托整車龍頭的吸引帶動作用,圍繞電池、電驅、電控等關鍵環節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打造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
合肥新橋科創示范區,一座國際化生態宜居產業新城正在崛起。(資料圖片 吳小黎 攝)
產城融合——打造國際化生態宜居空港新城
九萬里風鵬正舉。距離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不遠處,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正在施工。11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工地前,只見現場來往貨車不斷,作業的工程器械發出陣陣轟鳴,遠處不時有飛機起落。據悉,項目完工后,將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萬噸、飛機起降30.5萬架次的發展需求,為建設“翅膀上的安徽”提供堅實支撐。
新橋機場向東,沿花蓮路一直駕車,經過正在施工的地鐵S1號線和合肥六中新橋校區地塊,一個個正在建設的住宅和商業街區平地而起,一磚一瓦間勾勒出區域蓬勃發展的筋骨,一個產城融合的“新橋樣本”正悄然呈現。
從“一張白紙”到“平地立城”,從阡陌小道到通衢樞紐,新橋科創示范區的產城融合,不僅有“產”的集聚提質,更有“城”的優化升級。
自2013年以來,新橋科創示范區累計投入280億元,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設施建設;累計開發建設面積9.3平方公里,市政基礎設施覆蓋約23平方公里;已建成中小學4所、衛生院2個。此外,該示范區還整體打造了9.2平方公里的新橋國際小鎮,涵蓋住宅、酒店、辦公、康養、文旅等業態。
盡管已是冬天,新橋國際小鎮附近依舊一片綠意蔥蘢,寶教寺湖上碧波蕩漾,還有專業運動員駕著皮劃艇在水面上劈波逐浪。未來,這里還將打造親水棧道、陽光湖岸、林陰大道和立體綠廊,所有的產業空間、商務辦公、文化娛樂和休閑生活空間,都將被蜿蜒的水道、流動的清波串聯環繞。
“你看,我們這里的道路上雨水排口是不是特別少?因為都隱藏在路邊的綠化帶里。”新橋科創示范區建設指揮部綜合部工作人員姜經梅告訴記者,新橋國際小鎮緊扣“水”主題,按照“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和水資源綜合管理理念規劃,構建全新的整體城市水系統,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生的國際化生態宜居空港新城。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新橋科創示范區除了淠河總干渠、瓦東干渠、滁河干渠三條主要的干渠流過,還有寶教寺湖和焦湖等水庫,水系發達,海綿城市的全域性布局,也讓綠色生態“流淌”進城市肌理中。
“在城市道路排水系統的雨水管網和污水管網之外,國際小鎮區域還額外敷設了清潔雨水管網。經過土壤、砂石的自然凈化及生態濾池處理的清潔雨水,通過清潔雨水管網流入湖中,有效保護了湖體的潔凈水質。”新橋科創示范區規劃建設部工作人員黃俊解釋,按照海綿城市理念打造的道路,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具有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功能,既能在小雨時讓初期雨水不直接流入水體,還能在暴雨時緩釋雨水,避免內澇發生,助力保障區域水安全、水生態、水景觀。
此外,新橋科創示范區還建成中水利用系統,結合道路、公園、綠廊建成點、線、面的城市海綿體系,在全面推進城市建設過程中實施源頭控制,保持水體健康穩定生態狀態,重點實施國際小鎮兩湖修復及上游綠帶建設。
“安居”與“樂業”齊步,人們才能同時擁有生產、生態和生活,實現真正的產城融合。對于新橋國際小鎮來說,除了豐富的水系和景觀系統,在焦湖與寶教寺湖連接處的中央水岸,也將小鎮劃分為南北不同面貌。北岸注重人居生活,如國際會議中心、演藝中心、綜合性商業中心、主題公園等。南岸則偏重產業與科技,如智谷科技體驗館、創客空間、研修基地、產業辦公孵化空間、組團化辦公空間等科創空間。此外,中央水岸本身也呈現為一座城市會客廳,讓產城融合面貌更加清晰、美麗。
產業興城,以城聚產。依托機場,新橋科創示范區建設區域航空樞紐與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等開放平臺;依托平臺,這里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依托產業,這里建成了吸引人才集聚、生態優美的國際小鎮。新橋科創示范區更大的目標在于匯合科技、產業和文化,實現跨界融合和功能交互,成為理想與創想并具的產城融合樣本。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