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學習實踐|安徽黃山:貫徹新發展理念 走出“大黃山”新氣象
時間:2023-01-01 來源:黃山日報 作者:舒俊 李剛
“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體現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上。”這是近期在安徽省黃山市出現頻率頗高的語句,也是黃山市上下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真實寫照。
秋冬交替時節,新安江畔,熱潮涌動,思想的光芒照亮黃山大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黃山市正全面對標黨中央精神,落實省委部署,結合黃山實際,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連日來,黃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深入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黃山風景區等地開展密集調研宣講,赴上海招商推介,與企業家、民宿業主、文旅專家、市民群眾座談交流、傾聽心聲,示范引領黃山市上下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以“大黃山”建設為契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標準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奮力推動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在黃山落地落實、見行見效。
圖源:屯溪區委宣傳部
以高品質規劃為引領
時不我待,“大黃山”建設的序幕已經開啟,面對這一全新命題、嶄新課題,要想答題解題,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頂層設計尤為重要。
“要進一步放大坐標、提升認知維度,放眼全球、整合要素資源,堅持以世界級高品質規劃為引領,著力構建高品質的產品體系、高質量的產業體系、高水平的傳播話語體系、高標準的城市管理服務體系、高素質的人才保障體系、高能級的金融支持體系,全力推動‘大黃山’建設。”2022年10月28日,黃山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大黃山”(皖南)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新安茶會現場,參加黨的二十大會議回到黃山的市委書記凌云就“大黃山”建設再動員再部署。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勇在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題黨課報告中強調,建設“大黃山”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是黃山崛起趕超千載難逢的機遇,要運用市場邏輯賦能產業發展,借助資本力量促進要素耦合,發揮平臺作用激活乘數效應,更好推動“大黃山”建設。
聚勢而為,乘勢而上。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唯有實干才能鑄就新的輝煌。
構建高品質的產品體系
2022年10月28日晚,屯溪河街榮歸暨新徽商品牌盛典啟幕,點亮新安江畔璀璨之夜。黃山市四套班子領導同廣大市民和游客一起感受這場盛大的文化夜宴。向新而生的屯溪河街,是黃山市打造高品質休閑業態產品的一個生動樣本。
走進夢幻黃山文化體驗館,設有時光隧道、VR教室、決戰黃山之巔等五大研學體驗板塊的高科技主題研學館和坐擁全沉浸式裸眼特效的球幕影院,為黃山區浦溪河文旅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業態。黃山溫泉片區、逍遙亭區域擁有優質的旅游資源,擬通過對外招商引入實力資本,盤活閑置資產,進行改造利用、整體提升,打造成綜合性文旅休閑康養項目。
構建高質量的產業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黃山文旅資源富集、優勢無可比擬。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安徽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以“大黃山”之為服務安徽發展之進?通過實地調研,黃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給出了答案:黃山市要充分發掘徽州文化美學價值,發揮山水人文優勢,培育開發更多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的休閑度假產品業態,著力構建以“山、水、村、夜”為主體的文旅產業新坐標系,加快推動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旅游產品向旅游產業轉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承載著一座城市的騰飛之夢。建設“大黃山”,不能僅僅就旅言旅,而是要發揮自然生態優勢,打造產業生態優勢,深度發掘山水、人文等資源價值,強化資源整合、項目互動、產品協同,加快形成休閑度假產業體系。
民宿產業是黃山鄉村振興的突破口之一,住徽州民宿正成為一種新時尚。位于休寧縣渭橋村的田居藝術公社民宿,極簡徽派建筑與山水田園相互交融,滿足了現代人對詩意田園生活的追求;梅娉艷回到家鄉黃山區烏石鎮舒溪村,將自家祖宅改造建設成度假民宿“梅姑娘的院子”,率先探索起舒溪村旅游產業發展新路子,讓當地山貨走向都市,帶動村民創收……徽州民宿通過創意創新植入各自不同的故事與情懷,為游客構筑起一個個多彩多姿的詩和遠方。
行走在瑯斯狀元村,村民在菊田里忙碌著,連片的菊花在微風中擺動,訴說著豐收的喜悅。該村以有機茶葉及菊花產業為支撐,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每年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村集體每年分紅20余萬元。聽罷村負責人的介紹,黃山市委書記凌云指出,要進一步盤活農村閑置資產資源,發展鄉村產業,講好鄉村故事,推動絕佳文化和自然生態加速轉化為高端產業生態,共繪“大黃山”建設的美好未來。
在徽州區巖寺鎮石崗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時,黃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勇走進田間地頭,來到群眾中,實地查看了石崗村農耕研學實踐基地、小練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求抓好特色產業發展,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不斷豐富鄉村經濟業態。
黃山不僅是一座山,還是一座城。作為“大黃山”的龍頭,黃山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同時,大力推進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把制造業擺在突出位置,重點培育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會展經濟、總部經濟、夜間經濟,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逐步構筑起全要素耦合、多產業融合的高質量發展生態,實現旅游富民與富市的相得益彰。
構建高水平的傳播話語體系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一座城市的高度是真正的國際影響力。
各具特色的四季黃山發布會展示了黃山無淡季,季季皆精彩。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文化底蘊和資源稟賦孕育的城市形象頻頻亮相國內外各大媒體和社交平臺,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開放、多元、活力的黃山。以黃山、徽州兩個頂流IP破冰出圈,主動創新作為,立足國際視野,開展國際策劃,強化國際營銷,用國際思維講好“大黃山”故事。
連日來,除了日常會議、調研,黃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與復星旅文、中科大、中國美術學院、深圳益田集團、中鐵(上海)集團、小視科技、深圳前海、景峰集團等負責人密集舉行工作會談,將獨特資源優勢傳遞出去,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黃山。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看好黃山、重倉黃山。
數據,最具說服力。2022年1月至9月,黃山市新簽“雙招雙引”項目449個(含已開工、已投產項目),協議投資額474.2億元,實際到位內資382.9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新簽億元以上項目145個,協議投資額387.7億元。2022年以來,盤活了醉溫泉存量資產、總投資13億元,引進了總投資11.8億元的農夫山泉黃山基地項目,還有黟縣域見未來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徽州區院藏徽州增資項目、歙縣恒將智慧科技園、黃山區黃山林下經濟現代中藥產業園區等一批牽動性強的大項目。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這為黃山形象國際傳播提供了新機遇,黃山市將持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傳播渠道,通過構建高水平的傳播話語體系,提高城市對外傳播效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黃山篇章。
構建高標準的城市管理服務體系
散發著柔光的綠化帶、流光溢彩的景觀小品、造型各異的彩燈……猶如一襲華麗的“晚禮服”,裝扮著黃山迷人的夜色。在屯溪“生境花園”、休寧狀元廣場,夜間亮化多姿多彩,成為市民游客爭相打卡游玩的好去處,太陽能智慧坐凳讓你“席地而坐”的同時還能給手機充電,一系列融合了現代時尚元素和高科技理念的微景觀改造給市民游客帶來了便利,引得無數點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如何增強高質量的城市管理服務保障能力,讓廣大市民享受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黃山市大力創新賦能智慧旅游,積極拓展智慧文旅運用場景,尤其是在數字化方面率先探索加速實踐,打通了新時代文旅發展的生態圈。山上,黃山旅游運用區塊鏈技術在全國景區率先推出“黃山首款數字文創紀念門票”,留存下可溯源、可跟蹤的黃山旅游專屬記憶。山下,花山世界·花山謎窟主題園區通過科技賦能,成為一處集主題化、休閑化、科技化于一體的沉浸式智慧旅游園區。黃山市正按照國際化的標準,加強智慧化城市治理,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構建高標準的城市管理服務體系,精準滿足各類人群個性化需求。
“城市顏值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方便舒適”日益成為廣大市民的共識。
構建高素質的人才保障體系
發展的黃山,海納百川;轉型的黃山,求賢若渴。
每月一次的新安茶會上,黃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與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齊聚一堂、頭腦風暴,為推動“大黃山”建設打開探索之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黃山市堅持“外地引進+本地培養”,制定專門針對旅游人才的優待政策,通過“人才飛地”招引急需人才,不僅吸引高端智庫參與建設,還吸收本地的土專家,感召梅姑娘、坑爹琶姐、龐老爺子等再塑農村的鄉土人才,通過政策、服務和平臺的加持,讓越來越多各級各類人才向往黃山、選擇黃山、扎根黃山,成為“新黃山人”。
“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搞論資排輩、求全責備,誰有本事誰上,誰有能耐誰干,讓他們在重要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讓黃山成為各類人才的筑夢之地、逐夢之地、圓夢之地。”“希望大家扎根黃山、奮發有為,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智力優勢、資源優勢,當好黃山發展主力軍、科技攻關開拓者、行業爭先領路人、科學決策智囊團,齊心協力把黃山建設得更美好。”……黃山釋放出重才愛才敬才的最大誠意。
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構建高素質的人才保障體系,讓黃山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黃山更出彩,這也是高標準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必由之路。
構建高能級的金融支持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立足區域產業特色,黃山以扎實推進綠色金融省級試點工作為契機,加快推動綠色金融體系建設,著力完善綠色金融工作機制和標準體系,支持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不斷優化綠色金融發展生態環境,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有效轉化。
以“村落徽州”項目為主體,首批發放貸款3.8億元,通過“生態+農業景觀”的建設方式推進徽州區古村落的再盤活、再改造、再升級,從而實現市場化運作,著力打造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農耕體驗于一體的農旅融合古村落。該項目的試點成功,為徽州區全域推廣傳統村落提升發展項目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將示范帶動其他古村落的保護開發利用。
與此同時,綠色金融產品服務不斷豐富,銀行機構累計開發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貸、碳排放權質押貸、水電抵押貸、豬耳牌質押貸、名茶貸、山核桃貸、民宿貸、興游貸等信貸產品50余個;綠色金融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引導金融資源向生態農業、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環境基礎設施等綠色產業領域集聚,鞏固推廣“兩山銀行”創新經驗,探索鄉村振興金融產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已有13支,實現了對優勢產業的有力扶持和引導,助力產業加快做大做強。
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資本的涓涓細流,正匯聚成“大江大河”,激蕩澎湃力量。黃山也將全面加大對上資金爭取力度,發揮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皖南分中心作用,有序推進企業上市融資,持續深化與安徽省農行、建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總結拓展望豐EOD、歙縣新能源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村落徽州”保護和利用等項目經驗,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在黃山持續落地,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立體化融資體系,為“大黃山”建設提供充足金融支撐。
風成于上,俗形于下。讓實干蔚然成風,以上率下、“頭雁效應”必不可少。2022年11月7日,黃山市委書記凌云深入歙縣重大項目施工現場,調研項目建設情況。黃山市長孫勇利用周末兩天時間赴上海招商考察,以招商引資新成果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奮進新征程,揚帆再起航。一切美好的藍圖都是一招一式干出來的,規劃引領、體系構建必須落到實打實的項目上,在大文旅時代,黃山將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把標桿立起來、把狀態提起來、把勁頭鼓起來,搶抓機遇,奮勇前行,把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黃山擔當。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